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管理员登陆
今天是:
新闻中心
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升级与未来发展

  马中超理事长在2012国际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又相聚于上海,共赴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这一盛会。“2012年国际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机遇与未来高峰论坛”在此之际召开,大家在百忙之中积极参与,是对我们这次活动莫大的支持。作为主办方中国自行车协会约代表,我向各位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如今,欧债危机持续发展,全球消费能力大幅度减弱,长期支持中国高增长的外贸今后对经济拉动作用将继续减弱,在大力扩大中国内需的形势下,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创新、转型、调整、发展”已成为产业新的发展思路,引进世界先进产品与技术,与世界市场接轨已成为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转型升级,必须认真分析产业的现状,以此来制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现状

(一)2007-2011年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经营状况

分析近五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增长的幅度已经渐渐放缓,、自行车的产量由2007年的8883.1万辆回落到2011年的8345万辆,电动自行车产量的增长速度也开始趋缓。发展拐点已经显现。低增长将逐渐成为常态,行业在回落的通道中将孕育着内生动力和转型共识。

出口方面, 2011 年自行车的出口量为5572.2万辆,同比下降4.2%;电动自行车出口量为60.7万辆同比增长3.8%;变化幅度不大。至所以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出口近年来没有较大变化,除了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原因外,后金融危机时期,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放缓,也是重要因素。

反观中国内销市场情况,近两年自行车的内销量开始减少,但国际化进程和作用日益显现。一方面, 电动自行车正逐步取代自行车成为代步主流;另-方面,随着骑行文化的普及,中高档自行车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中高档车的比重增加,新材料、新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自行车的“量减价升”,也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趋势。

近五年中,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销售利润正逐年上升。2011年中国自行车销售额达942.2亿 元,2007年的530.43亿元相比,增幅达43.7% 2011年中国自行车的利润达42.4亿元,2007年的 12.2亿元相比,增幅达71.22%。由此看出,中国自行车的产品结构确实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量增幅虽然减缓,但产品的销售额和产品附加值在增加,产品单价不断提高,所以利润增幅较大。

    (二)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生产布局情况

珠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渤海湾地区是中国自行车、电站自行车产业最为重要的三个聚集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主要以出口为主,早在2007,其外销比例就高达85%。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以外贸出口为主的自行车网络式产业集群。台湾自行车业界进入大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在广东地区设厂开始的,但这些台资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珠三角地区遇到了工业密度扩大造成的产业环境恶化等问题。于是很多企业转而向长三角地区投资。台湾巨大集团首先在江苏昆山投资设厂,带动了一批台湾自行车厂商和配套厂商在昆山、太仓等地投资,从而推动了长三角地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提升。因此,长三角地区自行车产业集群成为外力推动型产业集群。渤海湾地区的自行车产业主要集中于河北、天津、山东。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以组装生产方式崛起的民企,成为渤海湾地区产业的主力军。这些中小企业自发地形成了专业化企业网络化“聚集”。渤海湾地区自行车产业属于自生型集群,企业发挥集群效应, 优化产业专业化空间,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同时,渤海湾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台资和日资高档零部件企业开始向这一地区转移,渤海湾地区集群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除了以上三个产业聚集地,中国还有黄岩电动自行车特色区域、沂南电动自行车特色区域、陆渡自行主在特色区域等地方性的特色区域。我们中国自行车协会为了推动这些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与这些区域的当地政府签订了恃色区域共建协议,进行为期三年的共建工作,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从目前情况来看,特色区域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山东沂南,已先后引进了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知名企业落户,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目前已有12家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和90余家配套企业在沂南建厂,从业人员近万人。2010,江苏省太仓市陆渡镇获得“中国自行车名镇” 称号,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在陆渡镇迅速积聚,快速发展。此外, 特色区域的兴起不仅引起了“南资北移”,而且还使得“南风北渐”,山西的经销商已经开始改道于台州(黄岩)电动车展会签单订货, 因为黄岩特色区域的电动自行车产品设计更新潮、性能更优异。

  ()申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自配套情况

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有成熟的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中国作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大国,零部件的生产已达到了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其中,中低档自行车的零部件国产配套率达到100%,中高挡自行车零部件配套率达到95%,电动自行车零部件国产配套率达到100%

    于此同时,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为世界同行提供大量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配套零部件。2007年至2011年间,除了受金融凤暴严重影响的2009,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金额持续增长。2011年零部件累计出口额达21.0亿美元,2007年增加7.2 亿美元,增长比例达34.2%

中国自行车协会今年在行业内开展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零部件十强企业和产品质量评价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零部件件整体 水平,实现“以零促整,整零结合” 。

  (四)中国自行、电动自行车产品情况

    为了破解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附加值不高的格局;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加快了产品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的产品标准逐渐与国际标准ISO 同步,部分标准采纳日本标准与欧盟标准条款。产品技术方面,铝合金材料已普遍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车架、轮毂、曲柄、闸把。铁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新等新兴材料也在部分高档产品中得到应用。电动自行车方面,智能助力电动自行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置式电矶、无霍尔无刷控制器、三段式充电器等新技术和新产不断涌现,一批核心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平。此外,产品制造技术不断成熟。节能高效的冷挤、精冲等生产工艺已广泛应用于飞轮、链轮、曲柄等零部件加工中。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自动化电镀和涂装生产线、数控机床、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等自动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未来发展

()调整申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规模

对于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 2011年至2015年五年间) ,中国自行车协会作了一个规划。主要目标是:行业经济总量稳定提高。五年期间,力争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015年突破1 000亿元,自行车及零部件出口规模基本稳定,电动自行车出口大幅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进行。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末,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3%

二是自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高档产品市场份额增加,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电动自行车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达到60%

三是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培育和创建产业集群3-5,特色区域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

四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内部协作逐渐深化,形成上、下游、整车零部件、产学研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高。一方面,逐步扩大出口产品特别是自有品牌产品定价权;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努力扩大标准话语权,力争在具有自主技术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

  ()提丹申国自仔车、电动自行车产业水平

提升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水平主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创新产品技术、稳定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营销等途径来实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发展休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将引导企业围绕行业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有关专项资金,开展材料创新、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节能环保相关技术创新。如扩大铬钼钢、铁合金等低合金钢,镁合金、铝合金等轻合金及复合材料在整车及零部件的应用,扩大碳纤维及其他高分子复合轻质材料在高档自行车中的应用,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应用新技术提高电动自行车产品性能,特别是扩大微电脑控制、永磁高速无刷电机、锂离子电池、单片机等技术的应用等。另外,我们将加快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劳动成本高、环境负荷重的落后生产工艺(例如曲 柄、飞轮等滚锻热加工工艺) ,推动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优化申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环撞

产业环境对产业的发展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中国自行车协会也一直努力为行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推动:

1.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品知识产权;

    2 完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标准化体系,积极与国际和先进国家的标准接轨:3.提升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配套体系,完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链:

4继续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推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转型发展。

    ()弘扬申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文化

此外,我们还通过积极倡导骑行文化,来促进产业升级。我们这方面的计划包括三个方面:

1.广泛开展自行车文化宣传。营造自行车骑行氛围,引导消费者用自行车健身休闲。

2.继续实践自行车骑行文化推广。仅今年,我们中国自行车协会参与组织的活动就包括:协助丹麦驻华使馆在京组织的欧盟国家驻华机构、外交使团大型骑行活动,骑行东三省沈阳至漠河活动,与中国青奥会合作的长三角自行车骑行等。

3.进一步提升自行车文化的内涵,挖掘自行车文化的包容性。

自行车象征着和谐、进步、自力,这是自行车本身固有特性的体现,从深意研究,自行车的文化还必须有包容性。自行车行驶在道路上,必须包容行人、同行、机动车,自行车在行业中,也必须包容各层面的同行。

各位业界朋友们,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产业链完整,技术水平较为先进,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依然存在。我们相信,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只要不断优化升级,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坚持创新,坚持全球化战略,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我们也欢迎和希望,国内外的业界人士能够共同见证和参与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品档次,进而推动全球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自行车网》

发布时间:2012-7-20 点击率:1441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苏州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  地址:苏州市东大街284号7楼715室  电话:0512-65229360 苏ICP备10211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