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技术天地 展会动态 会员风采 在线杂志 商务服务 预警平台
您好,今天是: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预警平台
行业动态
预警分析
案件应对
预警工作
会员单位
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入会申请书
入会单位基本情况表
协会章程
苏州恒丰进出口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美国双反导致国产轮胎出口遇阻 有企业选择海外建厂

作者: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日期:2015-7-29 人气:1196
  美国时间7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裁定原产于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历时一年多的“双反”调查尘埃落定。   这对刚走出特保案的中国轮胎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结果不公平也好,损人不利己也罢,事实已经摆在那里,唯有积极应对才是出路。   2014年6月3日,美国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的乘用车及轻卡轮胎产品启动“双反”调查。一个月后,美国商务部开始行动。   根据美国法律,只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是肯定裁决,美国商务部在收到终裁结果的7天内将发布反倾销反补贴税令。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表示:“以现在的情况而言,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结果是不可改变的了。”   “双反”对于中国轮胎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从2014年6月开始,中国对美出口的轮胎量已经出现下降。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1-5月,小客车橡胶轮胎出口量为68.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23.8%,输美轮胎12.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40.7%。   直接的原因是,我国很多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主要是中低端产品,以价低量多而取胜,但一旦被征收高税率,这种价格优势就将消失。   从轮胎特保案开始,东营这边做轮胎的基本上都在减少对美国的出口,即使没在范围内的品类也在减少,因为以后这样的情况肯定还会有。   除了中国企业,发起“双反”的美国也并没有因此尝到什么甜头。据迈阿密一位华人表示,她和家人从2009年开始在美国经营一家美甲店,家里一共两辆车,“每年都会更换轮胎,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的轮胎,换本地的并不划算。”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金额约为26亿美元(美国商务部统计为23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国内此类轮胎消费总额的11.6%。   白明介绍:“美国生产的轮胎在某些高功能或机械用途方面是强项,他们本身不适合生产中低端的轮胎,对他们而言成本太高。”   另一方面,即使来自中国的轮胎进口少了,其他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中低档轮胎也会进入美国市场,“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高端的产品还是没有竞争力。”   虽然这种行为被称为损人不利己,但结果无法改变,中国企业不能坐以待毙。   贸易摩擦对于中国轮胎企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9-2012年美国曾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3年的惩罚性关税。特保案3年期限刚到,“双反”调查便跟进。   对此次“双反”,白明介绍,加入世贸组织时有过一个为期15年的承诺,中国在期限内被认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所以在其他国家对中国采取反倾销调查的时候可以采用第三国的标准。   “但在第三国的选择上就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一点是可以提出质疑的。”白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非市场经济身份维持到加入世贸组织后15年,也就是说从2016年开始其他国家不能再以第三国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产品是否构成反倾销,虽然“到时候没有替代国的问题,但并不代表就不会有‘双反’,只是按照市场经济国家之间正常的程序来调查”。   3年前,参与过轮胎特保案的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蒲凌尘就曾表示过,在低端市场,即使特保过了期限,还会有反倾销反补贴。当时他就指出,产品越高端,竞争对手就越少,“如果你的产品做到不可替代,别人想赶也赶不走。”   根据本次终裁结果,中策橡胶涉案的产品就将面临放弃美国市场的选择。下一步中策的目标则是“在产品研发、提升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上面狠下功夫,争取早日重返美国市场”。   此外,在特保案之后,一些企业也选择在海外直接建厂来规避“双反”带来的冲击。                             (来源:新金融观察 )
地址:苏州市东大街284号7楼715室 电话:0512-65229360 传真:0512-65229320 | 苏ICP备13012889号
© 2013 苏州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回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