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释放出的巨大发展潜力备受期待。
一是外贸规模持续扩大。10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整体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22年的32.9%。同时,10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长9.9%,快于中国外贸整体年均增速4.3个百分点,东盟由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跃升为第一大贸易伙伴。RCEP生效后,关税减免、原产地累积规则等诸多利好政策落地,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更加密切。
三是促进市场相通,加快产业链重组,推动新发展格局构建。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我国已与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到10.4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促进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同时,随着RCEP全面生效,东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将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要素流动、市场相通以及产业相融带来更大的便利,有助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RCEP的带动下,中国与东盟之间将有助于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以及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而成为中国国际大循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微表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稳外贸产生巨大支撑作用:
二是有利于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高水平的开放体现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的目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5年多来,已推出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一系列贸易便利化举措推动下,我国货物通关效率不断提高。进口商品整体通关时间从2017年的4天左右,压缩到现在不到1天半;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从2017年的12个小时左右,压缩到现在约1.2个小时。与此同时,我国关税总水平为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
宋微表示,一是要大力推动外贸结构调整,推动各类外贸经营主体协调发展。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快形成一批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企业。鼓励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